纳斯达克的钟声未能掩盖禾赛的挣扎。这家中国激光雷达公司用十年时间,在2024年交出首份盈利财报:Non-GAAP净利润1370万元,全球首家上岸的上市激光雷达企业。数字背后,是股价从19美元发行价暴跌至4美元,再爬回20美元的过山车轨迹。
早期对标行业鼻祖Velodyne的豪赌,让禾赛吃尽Robotaxi市场红利,却也在乘用车领域遭遇滑铁卢。2021年,当速腾聚创狂揽40个车型定点时,禾赛仅握有4家车企订单。技术路径成为枷锁——坚持芯片化半固态路线的小众选择,叠加单颗8000美元的高昂售价,几乎将禾赛逼入绝境。
转机藏在理想L9的方向盘后方。2022年,禾赛AT128激光雷达随这款爆款车型杀入市场,全年销量激增4倍。理想的三款车型成为出货量支柱,2023年禾赛斩获37.3%的全球乘用车市场份额。代价同样惨烈:激光雷达单价从初期的10万元跳水至千元级,毛利率一度跌破30%。
行业风向的骤变更为致命。特斯拉掀起的纯视觉路线风暴中,小鹏、华为相继推出无激光雷达方案。消费者对智驾功能付费的迟疑,让前装激光雷达沦为车企的成本包袱。禾赛的解法是暴力降本——新一代ATX激光雷达通过芯片化设计压缩体积,绑定比亚迪、奇瑞等11家车企,计划2025年将单价压至200美元。
海外战场悄然铺开。一份与欧洲顶级主机厂(疑似奔驰)的独家协议,覆盖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型,或成新增长极。但做空机构Blue Orca的指控直击要害:最大客户流失、裁员30%、毛利率真实性存疑。叠加地缘政治风险,禾赛传出回港二次上市风声。
激光雷达从来不是终局。当禾赛将2.88万台设备塞进机器人身体,这场围绕自动驾驶的战争已蔓延至更广袤的工业地带。李念念说“中国人内斗练出的本事,出海就能横扫”,但眼前更紧迫的命题是:在纯视觉派撕开的裂缝中,激光雷达能否守住智能汽车的门票?
禾赛的财报红单底下,藏着一部中国硬科技突围的黑色幽默。从纳斯达克钟声到4美元股价的窒息时刻,这群斯坦福精英用十年时间证明:在激光雷达的修罗场,盈利不过是活下来的最低门槛。当特斯拉的纯视觉信徒撕咬市场,禾赛硬生生把十万身价的贵族传感器压成千元白菜,代价是砍掉七成外壳成本,把工程师逼成产线工头。绑定理想、跪舔比亚迪,看似风光,实则是向车企递上卖身契——智驾的军备竞赛里,激光雷达正从屠龙刀沦落为螺丝钉。李念念说要把美国人打趴,但真正的敌人从来不在大洋彼岸,而在每个中国老板敲计算器时,那声“太贵了”的叹息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