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业设计虽然能算是创意产业,靠点子产生价值从而获利。但产品设计费用本身,其实是由工作内容决定的。工作内容如果量多难度又大,费时费力费心,相应的价格自然就高。
之前的一个项目,客户原先的需求是,他们提供内部的器件3D,都不需要修改,我们做外观设计和结构设计。我们按照项目的工作量给予了报价。项目正式开始后,客户把他们的“全套”资料发过来了:一个stp文件,里面只有一块主板的3D,还都是破面的。缺少电池、天线、按键、屏幕等各种器件的3D,缺少原始机器的外壳3D,缺少所有零件的规格书,缺少产品功能定义和操作流程。可以说客户除了这个全是破面的stp文件外,什么资料都没有。
原因是客户之前的产品是另一家公司做的,资料并没有很规范的提供,只提供了这一个PCB板的3D,客户也不懂,以为是完整资料,现在因为合作的关系,完整资料也要不到了。
我们本来的服务内容,是内部资料拿过来后,做外观设计,结构设计上也能参考原先产品的外壳3D,所以报价内不含原始堆叠的设计。现在这局面就有点尴尬。仅仅为了修复客户提供的那个满是破面的3D,我们的结构工程师就花了整整三个小时。后续其他器件的建模和组装,所需要的时间更久,关键客户还没有这些器件的规格书,也就是想要建模还没有尺寸。虽然有实物可以实际测量,但是按照我们正规的做法,需要将实物和规格书对应起来,因为很多时候实物和规格书并不一致,有些厂家是实物为准但要看图纸考虑公差,有些厂家是图纸为准,实物有可能是旧版本的,后续都没货了的。
我们的工作内容就变成了,按照线索搜索供应商,因为客户器件供应商联系方式都没有。这个过程就很曲折,因为很多器件就没有可查询的线索,只能通过器件功能进行查询,然后比对器件外观来确定供应商。然后问供应商要规格书,然后实际测量器件尺寸,与规格书图纸进行比对,然后一个个建出器件的三维模型。
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其中的工作量有多大,工程师全力以赴整整忙乎了一周多时间才搞定。本来就是个金额很小的项目,我们不得不跟客户提出了产品设计费用追加的问题。看到这了解了详情的各位,应该会觉得这个费用追加是合理的,但客户没法接受,最后为了维持客户关系,这费用就不了了之了。
我们前期与客户反复沟通确认项目相关内容,一方面为了后续项目顺利进行,一方面也是为了评估工作量,只是因为认知和信息上的差异,往往会发生我们觉得产品设计费用已经打不住实际支出了,客户却觉得没做多少事情,甚至认为是不合理要求。
我们希望能通过沟通,让客户能理解产品设计费用的构成,产品设计这事情真没有那么容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