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有一种情况是,产品外观设计师为了使自己的设计看上去足够漂亮,快速通过客户评审,在做产品效果图,会在材质、光泽等效果细节上进行不合理的优化,相当于自拍滤镜下的美女图,美丽而不真实。
接下来实际产生差异的环节,一个是结构设计阶段,一个是生产阶段。结构设计环节,需要把产品内部都理清楚,把内部器件往外观3D里面一堆,发现局部尺寸不够就需要调整外观。按照产品外观设计原先的造型,发现某些外形有模具倒扣出不来,就需要调整外观设计。发现某些产品外观分件无法组装,需要增加螺丝孔之类,也会影响产品外观设计。某些零件的材质因为结构设计的需要有所限定,无法满足效果图的状态,也会影响产品外观设计。
然后是生产环节,一到生产环节,关注的重点就是生产效率,生产良率和生产成本。某些工艺良率低,换;某些零件的成本高,改;某些环节的生产效率低要更改零件形态,修模。一些零件会有注塑缺陷,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接受了。一些零件因为成本和良率,更换了表面工艺。某些丝印较难处理,直接取消了。某些表面纹理加工难度大,更换纹理效果。某些料配色麻烦批量小,更换产品配色。
这两个环节一点一滴的修改,使的产品外观与原先的产品外观设计渐行渐远,等到最终生产出来,发现实物与效果图根本就是两个样子,如同整容换头的明星们,依稀能看出一点点实物与设计相同的地方,但怎么看都是不同的两个样子。
都做出来了,这时候要改都没得改,客户非常无奈,硬着头皮上市,各种市场反馈与原先预想相差太远,失败了一半。
到底要怎么做,才能减伤产品外观设计与最终实物之间的差距呢,且听下回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