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11 月的小鹏科技日格外热闹,拟人化机器人 IRON 凭借灵动的猫步引发行业关注,而随后登场的小鹏 X9 超级增程,更是将这份科技热情推向新高度 —— 这款承载着小鹏首个增程计划的车型,从去年官宣到正式预售,仅用一年便完成落地,用效率诠释了中国车企的创新速度。

11 月 6 日,小鹏 X9 超级增程开启预售,两款车型同步亮相:Max 版预售价 35 万元,Ultra 版预售价 37 万元,本月内就将正式上市,全国展车也已陆续到店,让消费者能尽早近距离感受产品实力。对于为何布局增程,何小鹏的解读紧扣用户需求:无论是海外部分地区电力基建薄弱、寒冷地带充电不便的现实难题,还是大空间长途出行的场景需求,都让增程成为纯电产品之外的重要补充。作为面向全国的 AI 汽车公司,小鹏在完善纯电布局后,以增程进一步拓宽服务边界,只为覆盖更多出行场景。
为破解传统增程车型的痛点,小鹏团队倾注心力:60L 大油箱搭配 63.3Kwh 大电池,让满油满电综合续航突破 1602km,CLTC 纯电续航达 452km,日常通勤用电毫无压力;5C+800V 超充倍率加持,配合 6kW V2L 对外放电、V2V 车对车充电等功能,补能效率与多场景实用性拉满,搭载的超快充磷酸铁锂增程大电池还提前满足 2026 年电池新国标,在安全与寿命上双重保障。

动力与能耗表现同样亮眼,第三代 1.5T 高效增压中冷发动机针对 “电为主、油为辅” 工况优化,即便亏电状态也能以 150km/h 稳定巡航;800V 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实现 93.5% 的 CLTC 综合效率,电量剩余 8% 时动力依旧无衰减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超静谧无感增程器通过振动与噪声优化,搭配智能热管理系统,冬季能耗降低 35%,彻底告别传统增程的噪音与高能耗困扰。
作为 MPV,小鹏 X9 在空间上也暗藏巧思,9 合 1 超集成后桥将 9 大硬件高效整合,七人满座状态下仍能容纳 7 个 24 寸行李箱,把实用与舒适做到了平衡。据悉,在 X9 之后,小鹏的轿车、SUV 系列增程车型也将在明年陆续推出,从纯电到增程,这家中国车企正以更全面的产品矩阵,为用户带来更多元的出行选择。

新能源汽车圈里,封闭式前脸、大平板屏都快成标配了,消费者看着都审美疲劳,企业也愁没差异化记忆点。小鹏 X9 没走这个老路,它的设计全是冲着 “用得上” 去的。60L 大油箱配 63.3Kwh 电池,综合续航拉到 1602km,纯电也有 452km,这可不是单纯堆参数。海外电力基建弱、北方冬天充电难,这些用户不敢说出口的顾虑,全被这个设计戳中了。预售能有热度,根本是因为设计精准踩中了市场空白 —— 不是要 “更长的续航数字”,是要 “彻底不用想续航的底气”,订单自然就来了。
企业做设计最怕 “叫好不叫座”,看着花哨但用户不买单。现在消费者早从 “买便宜” 转成 “买值得”,愿意为实在的设计溢价。小鹏 X9 的 9 合 1 超集成后桥太懂 MPV 用户了,把 9 个硬件拧成一股绳,七人满座还能塞 7 个 24 寸行李箱。这设计没玩虚的,就是解决 “多人出行行李放不下” 的老问题。对比那些跟风做 “大空间” 却牺牲实用性的车型,这种 “集成化设计” 一下子就有了记忆点,用户看展车时一体验就知道 “这设计有用”,从意向到成交的转化率自然高。江苏创品工业设计,用 “痛点拆解” 设计思维,做 “场景化赋能” 设计。
现在车企都愁设计没延续性,小鹏 X9 把技术和设计揉在一起做了品牌打底。第三代 1.5T 发动机配 800V 电驱,亏电还能 150km/h 巡航,电量剩 8% 动力也不掉,这直接打破了 “增程车亏电就拉胯” 的刻板印象。还有超快充电池提前满足 2026 年新国标,单电芯热失控 24 小时不起火,这些安全设计不是噱头,是给用户吃定心丸。用户买回去觉得 “设计靠谱、技术扎实”,口碑传出去,不光 X9 自己销量稳,后面要出的轿车、SUV 增程车型也能借上力。

这两年行业都在说设计要 “数字化、实用化”,小鹏 X9 算是给了个好例子。它没纠结于外观上的小修小补,而是用系统性设计解决了续航、空间、安全这些核心痛点。这种 “用户需求先于审美表达” 的设计逻辑,既踩中了 “AI + 制造” 下的务实趋势,又精准对接了企业 “设计要带销量” 的需求,难怪能从预售就看出爆发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