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通机产业带正以强劲势头拓展全球市场,车间里,微耕机、发电机、储能设备打包发往世界各地,这些产品背后是令人瞩目的产业规模 —— 年产销量超 1400 万台,占全国总量一半,其中微耕机产量更占据全国三分之二。
曾经的 “中国微耕机之都”,如今已完成从代工贴牌 “隐形冠军” 到自主品牌出海 “全球通机创新高地” 的转型。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通机事业部副总经理赵明用 “微笑曲线” 描述这一变迁,重庆通机产业带早已跳出附加值低的加工制造环节,向高附加值的研发与品牌营销两端迈进。
回溯发展历程,重庆通机产业带历经 “技术奠基(三线建设)— 规模扩张(民企崛起)— 外资融合(技术升级)— 智能升级(绿色制造)” 四阶段跃迁,如今已形成从零部件制造到整机组装的完整产业链,全产业链优势转化为强劲国际竞争力。2024 年,重庆机电产品出口额达 4549.7 亿元,同比增长 8.4%,通机产品在其中占据重要份额,产品不仅覆盖东欧、中欧传统市场,更深入东南亚、南美洲等地区。
在出海过程中,重庆通机企业积极应对挑战,针对通机产品售后需求,推出视频化指导、搭建二手流转机制、建立第三方服务网络等举措,以优质服务保障客户体验。同时,企业紧盯技术升级趋势,2000 瓦以下发电机逐步被噪音低、零排放的储能设备取代,随着电池与芯片技术进步,储能设备充电速度和续航能力持续提升;通机产品与 AI 的融合也被业界视为必然方向,未来储能产品将朝着适配家庭需求的无间断能源供应方向发展,让用户在停电时实现电力自动续接。
作为产业代表,神驰机电 2024 年亚马逊销售额突破 4000 万,亚马逊企业购业务增速超 20%;隆鑫通机 2024 年上线亚马逊,年底 3 个月内实现 400 万人民币销售额增长,法国、西班牙、意大利站点 B 端订单占比超 10%。
面对未来,重庆通机企业有着清晰规划:海麦通总经理赵鑫认为通机领域需聚焦用户需求,将市场反馈融入产品设计;神驰机电相关负责人谢馥蔓则看好小众场景市场潜力,强调通过优质产品与服务加强品牌建设、培养客户忠诚度。
重庆通机产业带的出海成果,源于扎实的工艺积累、敏锐的市场洞察与持续的创新投入,自主创新意识推动着 “重庆制造” 走向世界,在全球通机市场书写着属于中国产业带的精彩篇章。
以前那种传统的发展模式,现在有点不太好使了。企业不能光靠砸钱投资、扩大规模来发展,得找新路子。就拿设计业务的营收来说,这几年增长速度放缓,好多企业都面临着挑战。但这也意味着新的机遇,逼着企业去创新,去适应市场的变化。
好多企业反馈,他们在设计这块沟通起来效率特别低。设计师和团队成员之间,为了把设计理念讲清楚,制作要求说明白,得花大量时间反复沟通,这不仅拖慢了项目进度,还增加了成本。而且,二维图纸有时候根本没法把设计的三维效果和细节展示清楚,团队成员理解起来有偏差,制作出来的效果就可能跟预期不一样。还有,设计过程中文件版本管理也很头疼,不同版本的图纸和效果图传来传去,很容易搞混,不知道哪个是最新的。
在产品外观设计上,企业的需求点很明确。首先就是得有差异化。现在市场上产品同质化太严重了,要是外观没啥特别的,消费者根本注意不到。比如说智能音箱,好多品牌外观设计都差不多,用户很难记住。企业就需要那种能让产品在货架上一眼被看到的外观设计。其次,产品外观得能准确传达功能。操作逻辑要简单易懂,按键布局得符合人体工学,界面设计得让用户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功能。像有些智能手表,菜单层级设置得特别深,用户找个功能得点好几下,体验感就很差。另外,品牌识别度也很重要。企业希望通过产品外观设计,强化品牌形象,让消费者看到产品就联想到品牌。要是系列产品之间外观风格差异太大,品牌记忆度就会下降。
那些能解决企业痛点、满足需求的设计公司,就更容易拿到订单。比如能利用先进技术,像 3D 协同平台,打破部门之间信息壁垒,提高沟通效率和设计协同性的设计公司,就更受企业欢迎。这种平台能让设计师、工程师、市场人员在一个平台上实时交流,大大缩短设计周期,降低成本。而且,设计公司要是能精准把握市场趋势,提前布局,比如在环保材料应用、智能化设计等热门领域有深入研究,也更容易在竞争中脱颖而出,获得更多订单。
一个好的产品外观设计,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,激发购买欲望。据尼尔森调研,超过 60% 的消费者会因为产品外观不佳而放弃购买。像之前某品牌的婴儿监护器,因为采用了高饱和度撞色设计,让家长们反感,销量暴跌。相反,某国产智能手表初代产品因表盘过大、表带材质过硬遭差评,迭代后采用 1.2 英寸 AMOLED 屏与液态硅胶表带,销量环比增长 210%。这就是设计对销量的直接影响。好的设计不仅能提升产品颜值,还能优化用户体验,增加产品附加值,从而促进销量增长。所以,企业越来越重视工业设计和产品外观设计,也是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。
重庆通机产业带实在让人眼前一亮。从 “中国微耕机之都” 蜕变成 “全球通机创新高地”,年产销量超 1400 万台占全国半壁江山,微耕机更占三分之二。2024 年机电产品出口超 4500 亿元,企业还在储能、AI 融合上发力,亚马逊销量亮眼。这份扎实底气,全靠工艺积累与创新,稳稳走在全球舞台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