凭借高颜值与场景化设计走红的母婴品牌 BeBeBus,其母公司不同集团在港股重新递交《招股书》,向着资本市场发起冲刺。这家 2019 年诞生的品牌,仅用数年时间便成长为年入超 12 亿元的行业新星,用设计重塑了传统母婴产品的市场价值。
在深圳壹方城的过道里,年轻妈妈轻踩刹车将 BeBeBus 婴儿车调整至 175 度的场景,正是品牌设计细节的生动体现。这一度之差,既规避宝宝呛奶风险,又保障舒适视野,这样的巧思贯穿于 BeBeBus 的核心产品中 —— 像空气净化器的婴儿床、似旅行箱可折叠的婴儿车、外观如蛋壳座舱的安全座椅与餐椅,每一款产品都突破传统育儿工具的定位,成为中产家庭青睐的 “时尚配件”。
如今,BeBeBus 的产品矩阵已从最初的婴儿推车、安全座椅、婴儿床、餐椅四大核心品类,延伸至睡袋、奶瓶、纸尿裤等多元单品,全面覆盖亲子出行、睡眠、喂养、卫生护理四大场景。其 “高端” 属性不仅体现在设计上,更反映在市场认可中:2022 年至 2024 年,包含核心产品的订单平均交易金额始终保持在 2400 元以上,天猫旗舰店中 “启航家” 系列婴儿推车三件套折后 17680 元仍有成交,3280 元的可折叠婴儿床、超 3780 元的安全座椅等单品也收获稳定客群。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,品牌线上会员数量已突破 200 万名。
业绩数据同样亮眼,报告期内不同集团营收持续增长,从 2022 年的 5.07 亿元攀升至 2024 年的 12.49 亿元,2023 年成功扭亏为盈,2024 年净利润达 5850 万元,毛利率长期稳定在 50% 左右。其中,出行场景业务作为 “拳头产品”,多年来持续贡献稳定收入;睡眠场景业务稳步发展;婴幼儿护理场景业务更实现爆发式增长,从 2022 年 0.42 亿元营收增长至 2025 年上半年的 3.07 亿元,成为新的增长引擎。
品牌的快速成长离不开资本助力,自 2020 年获得天使轮投资以来,不同集团已完成四轮融资,高榕创投、天图投资、经纬创投、泰康人寿等知名机构先后入局,IPO 前高榕创投以 9.8% 持股成为最大机构投资方。创始人团队也为品牌发展注入强劲动力,汪蔚与沈凌凭借母婴行业深厚经验,精准捕捉新一代父母消费升级需求,带领品牌通过小红书 KOL 种草快速打开市场,其主导的 “新生儿护脊四大件” 更成为行业标杆。
眼下,BeBeBus 正带着设计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冲刺上市,未来有望在母婴高端市场持续释放潜力,为行业带来更多关于产品升级与品牌成长的新可能。
融合了科技、环保、文化等多元要素的设计方向正成为主流。比如在科技领域,智能化产品设计层出不穷,产品通过更便捷的交互设计,让用户操作更为流畅自然,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,这类设计深受消费者喜爱,相关产品的市场销量也颇为可观。在环保方面,可持续设计理念深入人心,企业采用可回收材料、优化产品结构以减少资源浪费,这样的产品不仅符合当下环保潮流,还能借此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,吸引更多注重环保的消费者,从而推动产品销量上升。还有文化层面,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产品外观设计,使产品兼具独特的文化魅力与现代美感,像一些带有中国传统图案或工艺的文创产品、家居用品等,在市场上独具竞争力,收获了大量订单。
有些企业难以精准把握市场趋势与消费者喜好,耗费大量精力设计出的产品,却因不符合市场需求,销量不佳,无法实现成交转化。比如部分传统制造业企业,在设计新产品时,未能充分调研年轻消费者的审美偏好,产品外观陈旧,导致产品在市场上无人问津。而且,设计过程中的沟通协作问题也困扰着不少企业。设计团队与其他部门,像研发、生产部门之间,如果信息传递不畅,容易出现设计方案与实际生产工艺不匹配的情况,这不仅延长了产品开发周期,还增加了成本,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订单获取。
企业若能解决这些痛点,精准对接市场需求,就能通过优秀的工业设计收获可观的订单与成交业绩。就拿小米公司来说,其产品设计一直注重简约美观与用户体验,从手机到智能家居产品,简洁流畅的外观设计、便捷实用的功能设计,深受消费者喜爱,成功吸引了大量用户,产品销量持续增长,市场份额不断扩大。还有一些企业通过与专业的工业设计公司合作,借助外部专业力量,精准把握市场趋势,设计出贴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,从而提升了产品销量,实现了订单的稳定增长。
中国的工业设计环境充满活力与潜力,虽然企业在设计过程中存在一些痛点,但只要紧跟设计趋势,解决好面临的问题,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对产品销量的提升作用,就一定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,收获更多的工业设计订单与成交业绩,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