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日,深圳市原子重塑有限公司完成 A 轮融资,投资方为君科丹木与基石资本。这是该公司半年内斩获的第二轮融资,新一轮资金将重点投入产品研发与全球化市场拓展,为其创新产品的落地与推广注入强劲动力。
原子重塑于 2025 年 1 月正式成立,自诞生起便聚焦 C 端消费级 3D 打印机领域。团队汇聚泛机器人工程背景人才与 3D 打印行业老将,不仅具备深厚的产品研发功底,更拥有从 0 到 1 实现规模化量产的实战经验。目前公司研发人员占比已超 60%,强大的研发实力为产品创新筑牢了根基。
眼下,原子重塑已顺利完成首批产品试产,计划在 2025 年四季度正式发布核心产品 —— 全球首款智能 12 喷嘴 3D 打印机。这款产品的突破性创新在于首创轮盘式喷嘴库设计,可实现最高 36 色、12 种材料的精准打印。这一设计既大幅提升换色切换效率,又从根源上减少耗材损耗,精准破解了长期困扰消费级 3D 打印用户的 “材料选择少”“换料浪费多” 两大核心痛点。
看似简洁的 “多喷嘴集成”,背后是研发团队对极致工程平衡的追求。他们需在设备体积、生产成本、喷嘴数量、功能拓展性四大维度中找到最优解,设计灵感则源自 CNC 机床的 “刀库” 理念,将工业级复杂方案微型化并落地于桌面设备,这对软硬件协同、运动控制与工程实现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。目前市面上尚无其他厂商尝试类似方案,相较于 Prusa、Snapmaker 等企业采用的 “直接更换挤出机(喷头)” 模式,原子重塑的轮盘式喷嘴库架构在材料与色彩兼容性上优势显著,也为消费级 3D 打印市场打开了更大发展空间。
原子重塑公布产品原型后,拓竹随即发布 Vortek 自动热端切换方案,以 “换热端” 路径实现多色多材打印,这一行业动态清晰印证了多头打印已成为消费级 3D 打印领域的核心竞争焦点。
除打印机主机硬件的全面革新,原子重塑还将对料盒、送料系统、切片软件、内容生态等关键模块进行升级,更多产品细节将在正式发布时揭晓。公司总裁刘斌表示,个人制造领域蕴藏巨大增长潜力,原子重塑计划通过打造 “设备 + 耗材 + 内容” 的三角增长飞轮,推动生态规模化发展。未来还将持续完善产品矩阵,搭建用户社区与模型生态,让用户与创作者实现更紧密的协同共创。
他们的核心设计亮点在轮盘式喷嘴库,这东西看着简单,其实是平衡了用户需求、技术可行性和商业价值的典型。之前接触过不少教育机构和创客空间的客户,都说消费级设备要么材料选得少,要么换料时浪费大半耗材,这俩痛点几乎是行业共识。现在这台机能做到 36 色、12 种材料精准切换,还能减少损耗,等于直接把客户最头疼的问题解决了。这种 “解决真问题” 的设计,本身就是拿订单的硬通货,毕竟没人愿意为华而不实的创意买单。
现在市场头部企业都在靠差异化和生态整合拉开差距,2025 年行业前五名集中度预计能到 58%。原子重塑这台机的差异化太突出了,市面上别家还在做 “换挤出机” 的老路子,他们直接用轮盘式喷嘴库实现了更高的材料兼容性,不管是家庭 DIY 做个性化饰品,还是教育机构搞多材料模型教学,都能覆盖到。而且他们不只做硬件,还规划了料盒、软件、内容生态的全链条升级,这正好符合行业 “生态化” 的趋势 —— 用户买了设备,还会持续用他们的耗材、下他们的模型,销量自然能形成复利。
最近行业里明显能感觉到,AI 和 3D 打印的结合越来越深,能降低使用门槛,让普通用户也能轻松上手。原子重塑的智能喷嘴切换设计,其实已经预埋了智能化的接口,后续再叠加 AI 调参、云端模型库这些功能,用户群还能进一步扩大。像唐吉诃德靠真诚的包装文案都能实现销售额 373% 的增长,更别说这种实打实解决核心需求的硬件设计了。
半年连拿两轮融资也能说明问题,资本看中的正是这种 “设计驱动商业” 的潜力。对我们做设计的来说,这案例也很有启发:好的工业设计从来不是孤芳自赏,而是找准行业趋势、摸透用户痛点,再用工程化思维落地,这样的设计既能帮企业拿订单、促成交,更能实实在在拉动销量,这才是设计真正的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