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banner_product
nbanner_product

从 “绿皮火车” 到 “全球领跑”:中国 3D 打印的速度突围

阅读:4   更新时间:2025-10-20 15:27:26

十年前,3D 打印机还只是极客卧室里的新奇玩具,速度慢、精度有限,难以承担生产任务。彼时行业由欧美厂商主导,Stratasys 凭借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 FDM 成型方法和专利壁垒,垄断设备市场。直到 2008 年前后专利到期,中国厂商才依托供应链优势入场,以两三百美元的套件形式通过亚马逊、速卖通走向全球,只是用户需花费数十小时拼装,效率仍停留在每秒 50 毫米的 “绿皮火车” 阶段。

3D打印机设计.jpg

2015 年,从阿里离职的申康创立潮阔。初期,潮阔和多数厂商一样靠低价套件出货,2017 年 “双十一” 单日售出上千台实现短期盈利。但在行业红利正盛时,申康却砍掉最畅销机型,孤注一掷押注 “高速”—— 当时全球 95% 机型采用便宜却笨重的 I3 架构,潮阔选择难度更高的三角洲架构,虽三轴并联算法复杂,却因载重轻具备提速潜力,这一决定曾遭公司内部几乎全员反对,研发也屡屡遇阻。

三年后,潮阔的努力迎来突破。2019 年首款高速样机诞生,2020 年全球发布的 SR 系列将速度提至 150 毫米 / 秒,首次验证高速路径可行性;2022 年 V400 问世,速度跃升至 600 毫米 / 秒,行业正式迈入 “动车时代”,海内外 “农场主” 群体随之兴起,批量生产手办、灯具等产品,过去数小时的打印任务,此时几十分钟便能完成。

2024 年,潮阔迅影光 S1 Pro 将速度突破至 1200 毫米 / 秒,获权威认证为 “全球最快消费级 FDM 3D 打印机”,同款模型打印时间从上代产品的两小时缩短至五十分钟,迅速走红北美和欧洲创客社区。2025 年,面向农场生产场景的追日梭 T1 Max 推出,效率较其他架构产品提升两倍多,回本周期缩至三四个月;巨灵铸 V500 则以 500 毫米大成型尺寸,实现 1.5 米长中国龙摆件或整块盔甲的一体打印,无需分件拼接。这背后,是潮阔七八年对硬件与控制链条的重新构建,让设备在极高速度下仍能保持精度与一致性。

行业爆发的节点同步到来。据 Context 数据,2025 年一季度全球消费级 3D 打印机出货量同比增长 22%,首次突破 100 万台,成为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;2024 年中国 3D 打印机出口 377.8 万台(不含零部件),总金额达 81.6 亿元,同比增长 32.75%,全球 96% 的消费级 3D 打印机由中国生产。需求端也在蜕变,过去主要买单的创客将设备当玩具,如今超八成设备用作生产工具,潮玩经济带动义乌等地出现数千台规模的农场,30 厘米龙形产品打印时间从十几小时缩至 1 小时,售价从 1000 美元降至 500 多美元,回本周期缩短十几倍。

随着 PLA 等材料价格从每吨三万元降至不足两万元,手机支架打印成本不足一元,3D 打印在灯具、医疗支架、雕塑等场景的应用不断拓展。在产业格局中,潮阔虽体量不及拓竹、创想三维,却因更早押注高速战略,通过 SR、V400、S 系列与 T 系列的持续迭代,在速度与稳定性上率先突破,形成差异化优势。如今,潮阔已从硬件厂商逐步转向以技术和效率为导向的产业参与者,中国 3D 打印产业也正以这样的突破,书写着从追随者到领跑者的篇章。

3D打印设备外观设计.jpg

了迅影光 S1 Pro 和追日梭 T1 Max,就能看出设计对销量的拉动有多直接了。S1 Pro 速度破 1200 毫米 / 秒,拿了 “全球最快” 认证,同款模型打印时间从两小时缩到五十分钟,北美创客社区直接炸了锅。这背后是七八年对硬件和控制链条的重新设计,确保高速下精度不丢 —— 用户买的是 “高速 + 靠谱”,不是单纯的 “快”。追日梭针对农场场景做优化,效率提两倍多,回本周期缩到三四个月,企业客户一看这笔账算得过来,订单自然跟着来。

还有巨灵铸 V500 的大尺寸设计,500 毫米成型尺寸能一体打印 1.5 米的龙摆件,不用分件拼接。这解决了文创、潮玩行业的大痛点 —— 传统制造做不了这么大的一体造型,分件拼又影响质感。现在义乌那些潮玩农场,用这类机型打印 30 厘米的龙形产品,时间从十几小时缩到 1 小时,售价降一半还能赚钱,自然会追加订单。这就是设计拓展了应用场景,场景又反过来拉涨销量,形成了正向循环。

看整个行业的数据更明显,2024 年中国 3D 打印机出口 377.8 万台,金额超 81 亿,同比涨 32.75%,关键是出口单价还涨了 22%。这说明咱们的设计溢价做出来了,不再是 “便宜货” 的代名词。潮阔虽然体量不如拓竹、创想三维,但靠 “高速” 这个设计差异化标签站稳了脚跟,这跟创想三维靠 Ender-3 的 “开箱即用” 设计卖爆 300 万台是一个道理 —— 找准用户痛点做设计,销量根本不用愁。

现在材料成本也降了,PLA 从每吨三万跌到两万,打印个手机支架成本不到一块钱。设计再跟着做优化,比如让设备更省料、操作更简单,就能把应用场景从创客拓展到教育、医疗、文创,甚至家庭用户。这就是当下最好的设计环境:技术能落地,需求能接住,企业愿意投,最后销量和口碑自然都来。潮阔这一路,其实就是中国工业设计从 “追随者” 到 “领跑者” 的缩影 —— 用真设计解决真问题,市场早晚会给你答案。


已累计预约 5360
  • 手机号 预约成功
  • 手机号 预约成功
  • 手机号 预约成功
  • 手机号 预约成功
  • 手机号 预约成功
  • 手机号 预约成功
  • 手机号 预约成功
  • 手机号 预约成功
  • 手机号 预约成功